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垃圾分類成為關系每一個人的話題。但公眾對垃圾分類究竟了解多少?又有多少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后再丟棄呢?《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采訪了不同地區(qū)的十余人。
對于為何要進行垃圾分類,多數(shù)受訪者都能給出明確答案——保護環(huán)境、有效利用資源。但對于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卻很少有受訪者能說明白。
具體分類知之不詳
常識普及尚有欠缺
對于垃圾分為幾類這個問題,有的人說分為兩類,即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也有的人說分成三類,即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及其他垃圾。
但這些接受記者采訪的人幾乎無人能準確完整地說出垃圾的具體分類。
據(jù)記者了解,垃圾主要分為兩大類,可回收垃圾及不可回收垃圾,其中不可回收垃圾又分為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
“垃圾桶里什么垃圾都有。我們也只是把瓶瓶罐罐和紙箱紙張?zhí)舫鰜?,剩下的就裝進垃圾車了。對于具體的垃圾分類,不是很清楚。”天津市薊州區(qū)某小區(qū)一位清潔工告訴記者。
來自江西宜春的李倩(化名)說:“雖然現(xiàn)在到處都在宣傳垃圾分類,我們小區(qū)也放了很多分類垃圾桶,但要詳細地說出具體分類,就說不清了。”
其實,不少關于垃圾分類的宣傳都解答了李倩的困惑。可回收垃圾主要指玻璃、金屬、塑料、紙張、可樂罐等;餐廚垃圾指菜葉、果皮、果殼、殘枝落葉、剩菜剩飯等;有害垃圾指廢電池、電子產(chǎn)品、廢油漆桶、過期藥品、廢舊燈管、殺蟲劑等;不可回收垃圾指紡織品、灰土、污染紙張、大骨頭、破舊陶瓷等。
可回收物的垃圾桶為藍色,有害垃圾的回收桶為紅色,廚余垃圾的回收桶為綠色,其他垃圾的回收桶為灰色。
分類意識逐漸增強
配套建設亟待提速
據(jù)李倩介紹,她家里平時的垃圾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濕垃圾,如瓜皮、果殼、剩菜剩飯等;另一類是干垃圾,如紙巾、大骨頭、破碎陶瓷等。“小區(qū)有垃圾分類員,對我們?nèi)拥睦龠M行分類。如果扔的不對,還有垃圾督導員進行督查教導。”李倩說。
李倩的孩子所在學校也對垃圾進行了分類,分成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老師也會強調(diào)要分類扔垃圾,同時有專人檢查垃圾分類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會要求重新分類,孩子們都是排隊扔垃圾。
而李倩所在的單位對垃圾分類更加嚴格,有四個分類垃圾桶,垃圾桶旁邊配備水龍頭,便于時刻清潔垃圾桶。
家住西安某小區(qū)的王麗(化名)對垃圾分類有些了解。據(jù)王麗介紹,她一般將家里的垃圾分成三類,廚房的垃圾、衛(wèi)生間的垃圾、臥室和客廳的垃圾。一些塑料瓶、玻璃瓶則單獨放置,與其他垃圾分開裝。
“雖然我在家里將垃圾分開裝了,但下樓扔垃圾時也很隨意,因為樓下雖有很多垃圾桶,但沒有分類標識。因此,每次都是把家里的垃圾直接扔在垃圾箱中,并不會把家里分袋裝好的垃圾分類扔到不同的垃圾箱。”王麗說。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qū)的段華(化名)正在學習垃圾分類,因為她的孩子所在學校正在組織小朋友們進行垃圾分類學習,而且要求家長幫小朋友一起完成相關作業(yè)。
“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我在家中放了很多垃圾桶,把家里的垃圾都分類處理,這樣也有助于孩子學習垃圾分類的常識。家中其他人也都開始分類丟棄垃圾。”段華說,但小區(qū)對垃圾分類沒有特別明晰,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這兩種垃圾箱,“小區(qū)關于垃圾分類的相關配套也需要跟上”。
雖然這些受訪者表示自己有意識地對垃圾進行了分類,但仍然有不少受訪者沒有垃圾分類意識,“只要垃圾桶不滿,就會將垃圾丟進去,不辨別垃圾種類”。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垃圾分類成為關系每一個人的話題。但公眾對垃圾分類究竟了解多少?又有多少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后再丟棄呢?《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采訪了不同地區(qū)的十余人。
對于為何要進行垃圾分類,多數(shù)受訪者都能給出明確答案——保護環(huán)境、有效利用資源。但對于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卻很少有受訪者能說明白。
具體分類知之不詳
常識普及尚有欠缺
對于垃圾分為幾類這個問題,有的人說分為兩類,即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也有的人說分成三類,即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及其他垃圾。
但這些接受記者采訪的人幾乎無人能準確完整地說出垃圾的具體分類。
據(jù)記者了解,垃圾主要分為兩大類,可回收垃圾及不可回收垃圾,其中不可回收垃圾又分為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
“垃圾桶里什么垃圾都有。我們也只是把瓶瓶罐罐和紙箱紙張?zhí)舫鰜?,剩下的就裝進垃圾車了。對于具體的垃圾分類,不是很清楚。”天津市薊州區(qū)某小區(qū)一位清潔工告訴記者。
來自江西宜春的李倩(化名)說:“雖然現(xiàn)在到處都在宣傳垃圾分類,我們小區(qū)也放了很多分類垃圾桶,但要詳細地說出具體分類,就說不清了。”
其實,不少關于垃圾分類的宣傳都解答了李倩的困惑。可回收垃圾主要指玻璃、金屬、塑料、紙張、可樂罐等;餐廚垃圾指菜葉、果皮、果殼、殘枝落葉、剩菜剩飯等;有害垃圾指廢電池、電子產(chǎn)品、廢油漆桶、過期藥品、廢舊燈管、殺蟲劑等;不可回收垃圾指紡織品、灰土、污染紙張、大骨頭、破舊陶瓷等。
可回收物的垃圾桶為藍色,有害垃圾的回收桶為紅色,廚余垃圾的回收桶為綠色,其他垃圾的回收桶為灰色。
分類意識逐漸增強
配套建設亟待提速
據(jù)李倩介紹,她家里平時的垃圾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濕垃圾,如瓜皮、果殼、剩菜剩飯等;另一類是干垃圾,如紙巾、大骨頭、破碎陶瓷等。“小區(qū)有垃圾分類員,對我們?nèi)拥睦龠M行分類。如果扔的不對,還有垃圾督導員進行督查教導。”李倩說。
李倩的孩子所在學校也對垃圾進行了分類,分成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老師也會強調(diào)要分類扔垃圾,同時有專人檢查垃圾分類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會要求重新分類,孩子們都是排隊扔垃圾。
而李倩所在的單位對垃圾分類更加嚴格,有四個分類垃圾桶,垃圾桶旁邊配備水龍頭,便于時刻清潔垃圾桶。
家住西安某小區(qū)的王麗(化名)對垃圾分類有些了解。據(jù)王麗介紹,她一般將家里的垃圾分成三類,廚房的垃圾、衛(wèi)生間的垃圾、臥室和客廳的垃圾。一些塑料瓶、玻璃瓶則單獨放置,與其他垃圾分開裝。
“雖然我在家里將垃圾分開裝了,但下樓扔垃圾時也很隨意,因為樓下雖有很多垃圾桶,但沒有分類標識。因此,每次都是把家里的垃圾直接扔在垃圾箱中,并不會把家里分袋裝好的垃圾分類扔到不同的垃圾箱。”王麗說。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qū)的段華(化名)正在學習垃圾分類,因為她的孩子所在學校正在組織小朋友們進行垃圾分類學習,而且要求家長幫小朋友一起完成相關作業(yè)。
“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我在家中放了很多垃圾桶,把家里的垃圾都分類處理,這樣也有助于孩子學習垃圾分類的常識。家中其他人也都開始分類丟棄垃圾。”段華說,但小區(qū)對垃圾分類沒有特別明晰,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這兩種垃圾箱,“小區(qū)關于垃圾分類的相關配套也需要跟上”。
雖然這些受訪者表示自己有意識地對垃圾進行了分類,但仍然有不少受訪者沒有垃圾分類意識,“只要垃圾桶不滿,就會將垃圾丟進去,不辨別垃圾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