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M. Setek、三洋(Sanyo)等上游矽晶圓大廠之后,國內矽晶圓龍頭亦與工研院合作,緊鑼密鼓展開N型(N-type)矽晶晶圓技術部署,計劃將矽晶太陽能電池效率提高達20%以上,預計最快于2013年將可正式推出新產品,屆時將與日本矽晶圓大廠互別苗頭。

工研院綠能與環(huán)境研究所太陽光電技術組副組長陸文豪表示,工研院與國內矽晶圓龍頭開發(fā)的N-type矽晶圓技術,初期目標是達成20%以上的電池轉換效率,未來將會再持續(xù)升級。
工研院綠能與環(huán)境研究所太陽光電技術組副組長陸文豪表示,相較于傳統(tǒng)的P型(P-type)矽晶圓技術,N-type矽晶圓技術能運用于制造更高轉換效率太陽能電池。目前工研院正與臺灣最大矽晶圓制造商共同開發(fā)N-type矽晶圓技術,轉換效率將有機會與三洋并駕齊驅。該計劃將會在2年內開發(fā)完成,初步預期太陽能轉換效率將可超過20%。
矽晶太陽能電池良窳與矽晶圓的來源和品質息息相關,有鑒于上游晶圓廠的產量有限,同時純度需高于99.9999%以上,若先天材質不佳,電池效率亦難超過16%,故如何節(jié)省矽晶圓的用量抑或開發(fā)新的拉晶方式,向來為矽晶太陽能電池廠商戮力克服的技術挑戰(zhàn)。陸文豪指出,N-type矽晶圓技術能沿用既有P-type制程,僅須改變材料,毋須增加太多成本即可大幅提升轉換效率,惟技術難度偏高,故目前僅有少數(shù)幾家代表性廠商投入。
有別于P-type矽晶圓技術系采用鎵取代硼進行制造;至于N-type矽晶圓技術則以磷取代硼生產矽晶圓,由于磷不會與氧結合,因此可避免P-type矽晶圓光衰的弊病。

工研院綠能與環(huán)境研究所太陽光電技術組副組長陸文豪表示,工研院與國內矽晶圓龍頭開發(fā)的N-type矽晶圓技術,初期目標是達成20%以上的電池轉換效率,未來將會再持續(xù)升級。
工研院綠能與環(huán)境研究所太陽光電技術組副組長陸文豪表示,相較于傳統(tǒng)的P型(P-type)矽晶圓技術,N-type矽晶圓技術能運用于制造更高轉換效率太陽能電池。目前工研院正與臺灣最大矽晶圓制造商共同開發(fā)N-type矽晶圓技術,轉換效率將有機會與三洋并駕齊驅。該計劃將會在2年內開發(fā)完成,初步預期太陽能轉換效率將可超過20%。
矽晶太陽能電池良窳與矽晶圓的來源和品質息息相關,有鑒于上游晶圓廠的產量有限,同時純度需高于99.9999%以上,若先天材質不佳,電池效率亦難超過16%,故如何節(jié)省矽晶圓的用量抑或開發(fā)新的拉晶方式,向來為矽晶太陽能電池廠商戮力克服的技術挑戰(zhàn)。陸文豪指出,N-type矽晶圓技術能沿用既有P-type制程,僅須改變材料,毋須增加太多成本即可大幅提升轉換效率,惟技術難度偏高,故目前僅有少數(shù)幾家代表性廠商投入。
有別于P-type矽晶圓技術系采用鎵取代硼進行制造;至于N-type矽晶圓技術則以磷取代硼生產矽晶圓,由于磷不會與氧結合,因此可避免P-type矽晶圓光衰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