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儲能的主要出路,就是在長周期儲能以及跨區(qū)域儲能。
——海通證券分析師余玫翰
2023年11月1日,SNEC2023氫能大會——氫能前沿技術論壇(二)在上海順利召開,本場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就燃料電池技術與氫能綜合利用等領域展開探討。
論壇上,海通證券分析師余玫翰帶來題目為《氫儲能在長時儲能中應用展望》的演講。
首先她從狹義上介紹了氫儲能的定義,氫儲能就是用電先制氫,再用氫重新發(fā)電的過程。氫儲能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棄風、棄光,同時儲能之后能夠調峰調頻,為電網(wǎng)提供輔助服務。
她介紹氫儲能的優(yōu)勢在于,自放電率均為0,同時響應速度也比較快。它的劣勢目前能量轉化效率比較低,有一層是電到氫,然后氫到電。在抽水蓄能領域,主要的問題有地理限制,但是氫儲能沒有太大的地理限制。
其次她總結,氫儲能主要的一個出路,就是在長周期儲能以及跨區(qū)域儲能。因為電到氫,氫是可以運輸?shù)?,就可以跨區(qū)域。目前的話主要是靠長時儲能。長時儲能的需求需要可再生能源的滲透比例要超過50%以上才會爆發(fā)。目前來看,風光互補之后再加上鋰電池各種儲能形式,還是要10%左右的長周期儲能。
跨區(qū)域運輸主要是靠特高壓電網(wǎng)這些,但有些地方不太適合基建,比如說遠海,其實很難建特高壓。電網(wǎng)利用率太低的地方,建一個大型基建,其實也不劃算。像孤島和離網(wǎng)偏遠的地區(qū),氫儲能可能會成為比較好的儲能形式。
(北極星氫能網(wǎng)根據(jù)演講速記整理,未經(jīng)演講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