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絲束碳纖維成本驟降,工藝提升,產能擴張,支撐起葉片大型化、輕量化、高可靠性的需求。碳纖維葉片應用的奇點已經來臨。
碳纖維,一種高性能無機高分子纖維材料,含碳量超過90%,以其超輕、超強、耐腐蝕的特性,被譽為“新材料之王”。其比重不到鋼的1/4,強度卻是鋼的7~9倍,這使得它在風電葉片制造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然而,長期以來,由于碳纖維制造工藝復雜,價格“高攀不起”,國內只有少量試驗風電機組采用了碳纖維葉片。
如今,隨著工藝的技術進步、制造設備的國產化,企業(yè)主動讓利等市場行為,碳纖維價格已由1年多前的130萬元/噸,降為70萬元/噸左右,產品性能高于國際水平的3%~5%。
2023年,全球風電市場的碳纖維用量高達2.5萬~3萬噸。在國內,碳纖維用量從微乎其微猛增至6000噸。未來,隨著風電機組持續(xù)向大型化邁進,應用場景不斷豐富,風電領域的碳纖維用量在全部碳纖維用量中的占比將超過30%。風電葉片大規(guī)模使用碳纖維的奇點已經來臨。
碳纖維完美解決玻璃纖維的不足
近幾年,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迅速提升,葉片的長度、重量紀錄不斷被打破。陸上風電機組葉片最長已達130米,海上風電機組葉片接近150米。長葉片對材料的強度和剛度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高模量玻璃纖維的性能已經觸及“天花板”,無法滿足葉片大型化、輕量化的要求。
同時,自2021年以來,與長葉片相關的安全質量事故呈高發(fā)態(tài)勢。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各類事故中,葉片失效占比接近40%。其中,除設計缺陷、掃塔、外力損傷外,質量問題的占比最大。
“由于降本導致的產品更新迭代太快,整體的設計更加激進,超長葉片的設計安全邊界越來越小,沒有更高的安全裕量來保證額外的安全性,又未進行充分驗證,質量控制不達標,尺寸效應導致了一些設計盲區(qū),常規(guī)方法考慮不到的失效和損傷也越來越多?!辫b衡認證中心風能事業(yè)部葉片認證部葉片技術帶頭人路緒恒向《風能》透露。
長柔葉片帶來的可靠性問題日益凸顯?!盀榱藵M足凈空的要求,葉片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葉片設計工程師不得不通過增加主梁玻璃纖維的用量,甚至犧牲氣動效率來提升葉片剛度,而重量增大會導致葉片出現共振、扭轉等問題,進一步增加安全風險?!币晃粯I(yè)內人士向《風能》透露。大葉輪機組的葉片斷裂后,會導致巨大的不平衡力,疊加塔架輕量化設計,容易發(fā)生倒塔。因此,解決好葉片問題,會極大提升地風電機組的質量和可靠性。
此外,從壽命角度考慮,在越來越多的風電項目中,業(yè)主會要求風電機組運行25~30年,復合材料的可靠性對于保障風電機組長期安全運行至關重要,材料創(chuàng)新及革命性替代迫在眉睫。
以碳纖維復合材料為主梁的葉片,恰好完美地解決了玻璃纖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
從材料性能看,碳纖維比玻璃纖維具有更低的密度(低30%左右)、更高的強度(0°拉伸強度可提高35%)、更高的模量(是玻璃纖維的2.5~3倍),以及更優(yōu)異的抗疲勞性能。碳纖維耐高溫、抗腐蝕、膨脹系數小,在沙戈荒和惡劣的海洋環(huán)境中能夠延長葉片的使用壽命。
由于具有比強度與比剛度的優(yōu)勢,碳纖維可以幫助實現葉片的輕量化,并且在一定范圍內,越長的葉片,其輕量化效果越好。根據行業(yè)測算,通過應用碳纖維,120米級風電葉片可減重25%~35%。
“碳纖維葉片還可以較好地解決長柔葉片的穩(wěn)定性問題,增強葉片的結構剛度,減輕氣動外形對結構剛度的限制,使葉片能夠以更加細長而薄的外形進行設計,相當于把超過100米葉片柔性的程度又拉回80米級別的水平,能夠實現更高的葉尖速比,從而在提升發(fā)電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載荷。此外,細長的外形設計減少了葉片表面積,有助于減少材料的使用,實現結構的輕量化。”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葉片設計所所長兼葉片專業(yè)總工程師李文科表示。
碳纖維葉片重量輕,載荷降低,會給整機降本帶來意想不到的優(yōu)勢。輪轂、軸承、變槳、塔架、發(fā)電機、齒輪箱、螺栓等都會受益于碳纖維材料的應用;葉片的絕對厚度降低,提高了生產的可制造性;葉根節(jié)圓變小,便于運輸和吊裝,進而降低成本和風險。在同等重量的情況下,應用碳纖維材料可以增大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進而節(jié)約用地、用海面積,提高資源利用率。
雖然使用碳纖維材料會增加成本,但綜合整機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進行核算,碳纖維在長葉片中的應用仍具有很高的競爭力。可以說,碳纖維材料為風電行業(yè)提供了一個相對完美的解決途徑。
實現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嵌入過程的工藝路線主要包括預浸料成型、灌注成型、拉擠成型三種。2015年后,維斯塔斯開發(fā)出碳纖維拉擠工藝制作的葉片主梁,開始在風電領域大規(guī)模應用。拉擠板結構能夠系統(tǒng)性地發(fā)揮碳纖維材料的力學性能,其制造工藝簡單,質量穩(wěn)定,性價比最高,已成為長葉片最可行的應用路線。目前,10MW以上機型、長度超過90米的風電葉片主梁基本都采用碳纖維拉擠板工藝。
制造廠商主動打破僵局
一年多來,碳纖維的價格已經從“高不可攀”變得“平易近人”,這是如何做到的?
事實上,碳纖維的生產流程復雜,對設備和技術要求極高。制備過程眾多控制點相應的參數積累往往需要數年,配方、工藝和工程壁壘難度逐級增加,突破期合計需要超過10年。其產線的投資門檻高,公開資料顯示,萬噸投資額普遍在20億元以上,且投資回報率低,投資回報期通常超過10年。這些因素導致碳纖維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在國際上,近幾年,大兆瓦風電葉片的主梁主要使用碳纖維材料。而在國內,受招標時將單位兆瓦的建設成本作為主要衡量因素的影響,葉片企業(yè)用不起碳纖維,導致其很難實現大規(guī)模市場化應用。
一邊是碳纖維企業(yè)基于成本和規(guī)??紤]無法自降身價,一邊是葉片或整機生產制造企業(yè)面對質量好但用不起碳纖維的翹首以盼、夢寐以求。對此,如何打破國內市場的僵局?
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吉林化纖”)副總經理岳福升向《風能》介紹:“我們通過采取綜合性降成本措施,主動將碳纖維價格降到國內風電企業(yè)用得起得的價格區(qū)間。首先是技術降本,采用獨特的濕法成型等專業(yè)技術,優(yōu)化配方,實現規(guī)?;慨a。二是實施顛覆性工藝流程再造,實現關鍵設備國產化。為此,我們整合了原來的研發(fā)工廠,收購了一家設備企業(yè),將專利技術、工藝流程融合進來,起到了很大作用。三是從原材料和應用綠色能源方面降低成本。四是向產業(yè)布局和管理要效益。最后經過核算,實現成本的大幅下降?!?/p>
在市場策略上,吉林化纖采取了“放水養(yǎng)魚”,實現“水多魚多”循環(huán)的舉措。岳福升表示,“我們先將未來可能實現的成本價格交給行業(yè),通過行業(yè)的放量,進一步降低成本,促進規(guī)?;a。即先讓利于下游的應用端,再通過應用端的產業(yè)拉動,分攤成本,進一步促使成本下降。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放棄初始的利潤,把產業(yè)當成自己的一部分去培育,最后形成正向循環(huán)?!?/p>
國內碳纖維廠商擴產的加速,帶動碳纖維的價格走低。當前,國內碳纖維拉擠板產線已超過300條,產能突破4萬噸。吉林化纖則以質量和規(guī)模搶占先機,占據國內風電葉片碳纖維拉擠板、原絲90%的市場份額。
碳纖維能夠平替玻璃纖維嗎?
為什么在90~120米風電葉片中,部分整機商仍堅持使用玻璃纖維作為主梁?這主要是出于價格方面的考慮。玻璃纖維拉擠板的價格在15元/千克左右,碳纖維拉擠板的價格是其5倍。單支玻璃纖維葉片比碳纖維葉片可以節(jié)省20萬~50萬元,單臺風電機組則相差60萬~150萬元。陸上風電百米級葉片通常只在PS面(壓力面)的主梁中使用碳纖維材料。
超高模量玻璃纖維的拉伸模量可以達到100GPa,同時兼有成本優(yōu)勢。若能夠實現量產,其在風電行業(yè)中仍將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當葉片超過一定尺寸后,尤其是對于100米以上的葉片,應用碳纖維的優(yōu)勢將顯現。因此,在追求更長葉片的海上風電領域,碳纖維的應用必將持續(xù)增加。這幾乎成為行業(yè)的共識。
價格持續(xù)下降后,碳纖維就可以替代玻璃纖維嗎?有專家認為,單純從價格上來說,碳纖維的成本需要降到30元/千克,才能平替玻璃纖維。但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簡單比較,實際上兩者不是一種材料,就技術原理、能耗、材料的獲取難度及工藝而言,都不在一個可以對比的序列中。
在岳福升看來,面對碳纖維造成的成本上升,應從采用碳纖維帶來的部件和整機全生命周期的優(yōu)化來考慮其性價比。通過提升發(fā)電量,可以平衡在葉片中應用碳纖維材料帶來的成本增加。據了解,對于同等長度的葉片,相比玻璃纖維葉片,采用碳纖維能夠將風電機組的年發(fā)電量提高4~5%。
岳福升向《風能》表示:“我們和整機商、業(yè)主進行多輪充分溝通。目前,行業(yè)內形成了共識,認為低價競標不可持續(xù),并逐漸深刻地認識到產品品質的重要性,會對成本進行綜合考量。已經有業(yè)主在陸上風電項目中嘗試或推廣碳纖維葉片,有企業(yè)在招標書上明確要求使用碳纖維作為葉片的主梁?!?/p>
他透露,未來,招標文件中對風電項目的質量安全有可能實行終身追責制,這將對過去簡單的招標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對技術人員、總工、項目負責人來說,如果不能保障風電機組安全穩(wěn)定運行,將對個人和企業(yè)產生很大風險。這對碳纖維的應用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
碳纖維需要克服短板與局限
如同硬幣的兩面,碳纖維同樣存在短板和不足。
碳纖維按纖維數量可分為小絲束、大絲束。用于風電葉片上的為大于48K(1K代表1000根絲)的大絲束碳纖維。目前,大絲束低成本碳纖維的應用工藝逐漸成熟,模量達到了150GPa。經過不斷摸索,碳纖維的含量穩(wěn)定在60%~68%較為理想。
從材料級測試結果來看,碳纖維制品強度和模量的CV值(衡量其性能穩(wěn)定性的重要指標)仍然存在改善空間。在設計應用方面,壓縮強度是最大短板,拉伸強度相對存在富裕,因此需要重點改善拉壓性能的匹配程度。
“碳纖維拉擠板的規(guī)?;瘧?,亟須提升性價比。其中,性能的提升并不在于把碳纖維的模量做得越高越好,雖然模量的增加可以減少碳纖維的用量,但碳纖維葉片往往是強度驅動,因此更需要關注壓縮失效應變(強度和模量的比值)?!敝胁目萍硷L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jiān)魯曉鋒表示。
碳纖維在運輸、保存和使用過程中,對于環(huán)境溫度、濕度的要求高;碳纖維具有導電性,需要設計專門的避雷系統(tǒng)。同時,由于電磁感應現象累積電荷,碳纖維主梁必須導通以均布電勢,并接地。
碳纖維具有導電性能,這有弊也有利。比如通過在葉片前緣葉尖外表面鋪覆碳纖維,通過電流加熱,可有效去除葉片表面覆冰,確保風電機組在冬季結冰期的安全可靠運行。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時代新材”)已有100多套樣機,利用碳纖維導電性能除冰,實踐效果良好。
碳纖維拉擠板在從拉擠到鋪設的施工過程中,還有一些缺陷需要克服。例如,碳纖維拉擠板之間采用純碳織物,易出現干紗及浸入不良,導致力學性能差,承載能力弱。針對于此,需要提升拉擠板層間剪切性能,可更改層間織物類型,采用碳?;炀庪p軸織物或純玻雙軸織物。碳纖維拉擠板多為平面直線形,與葉片殼體曲面隨形貼合可能存在間隙,當主梁與殼體一體灌注成型時,極有可能發(fā)生富樹脂缺陷,造成應力破壞,導致葉片整體可靠性下降。此時,可使用預制手段,并在灌注后進行無損檢測。
此外,玻璃纖維是透明的,而碳纖維是不透明的,后者的產品內部缺陷檢測難度較大。不過,采用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可實現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無損探傷檢測。
材料的進步給葉片設計和制造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但任何一項新的設計方法、新材料和新生產工藝的引入都會增加葉片安全的不確定性,需要重新進行設計和優(yōu)化。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fā)中心葉片開發(fā)部部長李權舟表示,需要全產業(yè)鏈協(xié)同,助力碳纖維葉片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氣動-結構-材料聯合開發(fā)應用,可挖掘兩面碳、三面碳最佳組合;防雷設計需結合仿真-測試-風電場運維不斷迭代更新,并在生產-運輸-運維全鏈條應用跟進和優(yōu)化,確保使用安全;從整機綜合成本角度評估采用碳纖維葉片的成本優(yōu)劣,推動以輕量化碳纖維葉片為核心,進行整機設計,并實現從材料、部件、整機到風電場全鏈條測試驗證及保障。
從測試驗證角度看,為保障材料性能,需要從原材料、部件級到葉片全尺寸進行力學性能測試,全面評估碳纖維葉片可靠性。考慮碳纖維生產時工藝和性能的穩(wěn)定性,要加大抽樣頻率,進行材料性能的復測,部件級的拉擠板層間性能研究尤為重要。除了常規(guī)的地面測試外,整機載荷測試可進一步驗證葉片仿真-測試及現場驗證一致性過程,確保系統(tǒng)可靠性,而這需要更多的經驗和技術積累。
此外,時代新材風電產品事業(yè)部總工程師馮學斌強調,在單個產品達到質量與性能穩(wěn)定要求的基礎上,能否在批量生產、工程化過程中很好地控制葉片的質量,是未來應用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
需加強產業(yè)鏈協(xié)同與標準制定
在積極的政策支持下,風電行業(yè)將保持高速發(fā)展。隨著風電機組風輪直徑的不斷增大,碳纖維價格的降低,碳纖維葉片的應用將日益廣泛。國內大絲束碳纖維的市場用量將進一步擴大,預計今年會超過1萬噸。未來一段時間,大絲束碳纖維價格將維持70元/千克左右。除“三北”、海上風電市場外,在中東南低風速地區(qū),為解決發(fā)電量較低的問題,也將會產生一定的碳纖維葉片需求。有機構預計到2025年,國內風電領域的碳纖維用量會達到2.7萬噸。
擴大碳纖維在風電上的應用場景,可以為行業(yè)帶來更多想象空間。例如,推動碳纖維在陸上風電110米以上超長柔葉片中的應用;老舊風電機組采用碳纖維葉片進行定制化升級,替換舊葉片。未來,隨著碳纖維產量的進一步增加,以及碳纖維、碳纖維織物或拉擠工藝成本的降低,業(yè)內人士預測碳纖維或將應用于葉片殼體中,這樣可進一步有效地提高葉片的剛度,降低應變,增加扭轉剛度。當然,全碳葉片的防雷系統(tǒng),需要全方位加強。
提升碳纖維等原材料及長葉片產品的性能、質量和良品率,形成批量化生產能力,針對風電應用場景,不斷降本增效,是圍繞碳纖維進行全鏈條迭代升級的整體目標。推廣碳纖維的應用,需要全產業(yè)鏈上下游協(xié)同,通過持續(xù)的技術創(chuàng)新,共同努力解決產業(yè)鏈面臨的挑戰(zhàn)。馮學斌建議,碳纖維企業(yè)應避免過度重復建設,更多關注從技術上開發(fā)低成本碳纖維;葉片和整機生產制造企業(yè)需加強聯合設計,從整體出發(fā),開發(fā)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風電機組;業(yè)主方應改變唯價格的招標方式,更多地考慮技術附加值帶來的經濟收益。碳纖維生產廠商呼吁,風電產業(yè)鏈要實現從大到強,做到世界領先,離不開創(chuàng)新的積累、研發(fā)的投入。龍頭企業(yè)應帶領行業(yè)聚焦于高質量發(fā)展。通過行業(yè)引導,支撐產業(yè)鏈進一步創(chuàng)新升級。
目前,碳纖維應用遵循的標準主要源于國外,國內需要獨立制定相關標準。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牽頭,碳纖維、葉片、整機等相關企業(yè),正在推進制定碳纖維葉片的行業(yè)標準,涉及原材料、產品、測試驗證等環(huán)節(jié)。
此外,業(yè)內專家表示,需要重點關注碳纖維產業(yè)鏈的低碳環(huán)保工作,對原材料、輔材、生產過程、產品回收與利用等多方面深入開展研究。其中,碳纖維具有較高的回收價值,已經有國內外機構或企業(yè)在開展此類研究。通過回收技術,可能會打通碳纖維材料合成的閉環(huán),即回收材料經加工后重新生成碳纖維的原材料,重回產業(yè)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