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表示,此次紐約停電給人警示,大城市遭遇停電,備用電源方面應該有多元化的考慮,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式儲能來增加系統(tǒng)冗余。“將城市中分散的儲能電站集合在一起就是儲能云。這也是能源互聯網里面一個核心概念,即虛擬化,盤活海量存量設備。把海量儲能利用起來不僅僅對傳統(tǒng)應急,而且對電網平時的調峰調頻都會有幫助。”
近日,大洋彼岸的一則消息刷屏。當地時間7月13日19時左右,美國紐約曼哈頓地區(qū)遭遇停電,時代廣場一片黑暗,百老匯演出中斷,交通信號燈失效,地鐵停運,電視臺依靠應急電源播送新聞。當天恰逢1977年紐約大停電事件42周年,不少網友推測停電原因,網絡攻擊、外星人等均入選。據美國多家媒體報道,停電影響超過7萬用戶,供電5個小時之后恢復。
自3月委內瑞拉大停電、6月南美洲大停電之后,紐約曼哈頓停電已經是今年全球范圍內被公眾關注的第3次停電事故。如今,電氣化普及率逐年提升,電力早已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在紐約這樣的大型城市中心區(qū)發(fā)生停電,值得探討的除了如何保障電網安全外,或許還有未來城市供電智能化的眾多可能性。
繼電保護失效造成停電,輿論指向設備陳舊
當地時間7月13日19時左右,一向燈火通明的時代廣場突然陷入一片黑暗。據美國??怂剐侣勏?,紐約部分地區(qū)發(fā)生大規(guī)模停電,造成交通信號燈中斷、電梯停運及地鐵服務受到限制。美國電力公司聯合愛迪生公司當天報告稱,斷電的包括曼哈頓中城與上西區(qū)在內超過7.2萬用戶,總共有6個變壓器受到了影響。停電范圍西起哈德遜河,東至第五大道,北起72街,南到40街,合計約30個街區(qū)。
這次停電迅速被各大媒體報道,很多民眾也在社交媒體上發(fā)表了對事件的看法,曬出了曼哈頓一片漆黑的照片。一位親歷者當時被困地鐵,她如此描述:在地鐵里等了半個小時,找到站員詢問,才被告知沒有地鐵運行了。在曼哈頓的大街上,由于交通信號燈無法運行,一位男士走到路中央,在穿梭的車流中揮舞著手杖,主動指揮起了交通。人們還擔心,陷入黑暗的曼哈頓會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當地時間15日報道,美國電力公司聯合愛迪生公司的初步調查顯示,繼電器保護系統(tǒng)沒有按照設計運行是引發(fā)13日晚紐約大面積停電的原因。聯合愛迪生公司發(fā)言人麥克·克倫德寧當地時間15日在紐約當地的一檔節(jié)目中還警告說,隨著氣溫的升高、熱浪的到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停電發(fā)生。
相關專家表示,相較而言,13日的停電無論是從范圍還是從時間上看,都屬于城市局部停電,并非長時間、大規(guī)模的停電。之所以廣受關注,是因為停電區(qū)域知名度較高。
紐約曼哈頓地區(qū)云集了大量的金融機構與總部,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一直很高。該區(qū)域年均停電時間小于0.5分鐘,與英國倫敦、新加坡并列為世界上供電最可靠的地區(qū)。在這個區(qū)域發(fā)生停電,確實令人驚訝。
“正常情況下,如果只是損失單個元件并不會引起停電,此次可能是故障后繼電保護沒有正確隔離故障,導致多個元件損失引起的停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力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研究室主任易俊表示,美國電網的主體網架在很多年前就成型了,這么多年來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且美國用電負荷增長緩慢、電力投資少、網架變化小,針對停電應對的研究投入也相對較少。
設備陳舊使不確定因素增多。國網能源研究院電網發(fā)展綜合研究所所長韓新陽認為,紐約此次停電至少可以反映出兩個問題——一個是設備老化,另一個是對電網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美國的電力市場相對飽和,在電網建設、設備技術上的投入跟不上形勢,事故風險的增大是必然的。
“結合世界范圍內的停電事故來分析,大部分停電都是從繼電保護出現問題開始的。”南瑞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鄭玉平表示,繼電保護是隔離故障的重要設備,此次停電可能是多級繼電保護拒動,造成了較大范圍的跳閘,導致了停電范圍的擴大。
官方尚未公布更多的技術細節(jié),美國的輿論則將矛頭指向陳舊的基礎設施。美國??怂剐侣劸W15日稱“我們的大部分基礎設施都是過時產品,它們迫切需要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來修復”。報道提到,對于這些“古老的”基礎設施,一些小問題就會引發(fā)連鎖反應。
阻擋停電“多米諾骨牌”,安全與智慧都不可缺
雖然我國多年來未發(fā)生大停電事故,但全球范圍內的大停電確實給人們帶來經濟損失與恐慌感。如今,新能源的大量接入、“互聯網+”智慧能源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等對電網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復雜的情況下保證供電安全,值得研究。
之于我國電網,安全是第一要義。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為例,國家電網公司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加強安全風險防控,確保了電網安全穩(wěn)定運行和可靠供電。在國家電網公司每年召開的大大小小會議上,“安全”是高頻詞。講安全并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無論是優(yōu)化電網結構、提升設備質量,還是加強隊伍建設、落實安全責任,再到加強安全生產技術創(chuàng)新、提升網絡安全管控能力,以及建立與龐大電網系統(tǒng)相匹配的防護體系,都是保障電網安全的基本要求。
“我國的大電網技術中,有很多是直接針對電網安全的。包括交直流協調控制、系統(tǒng)保護、精準切負荷、動態(tài)安全評估、混合仿真等。”易俊介紹,在配網方面,尤其是對重要城市重要負荷,通常都是要求配網可靠性達99.99%或99.999%以上,且肯定會有備用。
此次紐約停電值得反思。復雜的城市供電系統(tǒng)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一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系統(tǒng),從網架結構、人員安排,到技術更新,均需要被嚴格管控、通盤考慮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風險。韓新陽認為,應增大城市樞紐變電站、重要線路走廊等重要設備的保護力度,做到及早發(fā)現并及時消除隱患。另外,配電網自動化水平和運行監(jiān)控能力的提升也將有助于故障的預判與防控,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我國正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縮小城鄉(xiāng)供電差異。這對于提升我國整體供電質量有很大助益。”
在技術細節(jié)上,鄭玉平認為,預防停電事故可以從加強運行維護、保證電力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入手。其一是繼電保護本身要可靠,其二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yōu)化網架結構,提升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另外,建立高效的搶修體系、培養(yǎng)高素質的搶修隊伍可以縮短事故后的搶修時間、盡快恢復供電,也十分必要。
在數字技術與各產業(yè)不斷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挖掘新型智能化手段參與城市供電系統(tǒng)建設,則在技術的維度上拓展了抵達安全的路徑。
“未來智能終端的覆蓋范圍會更廣,這會節(jié)省事故處理的時間。”韓新陽介紹,以智能電表為例,它在遠期或將具備遠程控制的功能。這意味著用戶可以遙控家中電器的用電時間等,對于提前發(fā)現用電問題也會有幫助。
停電是現代社會必然會遭遇的問題,那么在考慮解決之道時就不得不回歸人本的維度。城市中有各種各樣的人,產生各種各樣的需求。針對不同的人設計不同的方案,定制個性化的應急用電套餐,是值得探討的方向之一。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chuàng)新研究院副院長高峰分享了他們與雄安供電公司的一個項目設計——在一個居民樓里共享不間斷電源。“一棟居民樓里的用戶不一樣,比如老人可能停電后只需要照明,而有的用戶則需要更多的電,可以根據不同需求支付不同費用。”高峰表示,泛在電力物聯網在這方面具有優(yōu)勢。根據市場制定有針對性的、定制化的用電套餐,滿足不同的應急用電需求,是未來可以探索的方向。
如何把應急能力植入用戶也值得思考,設想在城市遭遇停電的時刻,如果電動汽車可以向電網輸電,則至少可以保證路面照明和交通信號燈的用電。
高峰表示,此次紐約停電給人警示,大城市遭遇停電,備用電源方面應該有多元化的考慮,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式儲能來增加系統(tǒng)冗余。“將城市中分散的儲能電站集合在一起就是儲能云。這也是能源互聯網里面一個核心概念,即虛擬化,盤活海量存量設備。把海量儲能利用起來不僅僅對傳統(tǒng)應急,而且對電網平時的調峰調頻都會有幫助。”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正加快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包括使用數字技術手段服務獨居老人在內的一系列著眼民生的舉措相繼推出。停電雖可怕,但懷有人本精神的技術進步將一步步改善未來的用電格局,讓人們更加智慧、便利、安全、舒適地生活。
近日,大洋彼岸的一則消息刷屏。當地時間7月13日19時左右,美國紐約曼哈頓地區(qū)遭遇停電,時代廣場一片黑暗,百老匯演出中斷,交通信號燈失效,地鐵停運,電視臺依靠應急電源播送新聞。當天恰逢1977年紐約大停電事件42周年,不少網友推測停電原因,網絡攻擊、外星人等均入選。據美國多家媒體報道,停電影響超過7萬用戶,供電5個小時之后恢復。
自3月委內瑞拉大停電、6月南美洲大停電之后,紐約曼哈頓停電已經是今年全球范圍內被公眾關注的第3次停電事故。如今,電氣化普及率逐年提升,電力早已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在紐約這樣的大型城市中心區(qū)發(fā)生停電,值得探討的除了如何保障電網安全外,或許還有未來城市供電智能化的眾多可能性。
繼電保護失效造成停電,輿論指向設備陳舊
當地時間7月13日19時左右,一向燈火通明的時代廣場突然陷入一片黑暗。據美國??怂剐侣勏?,紐約部分地區(qū)發(fā)生大規(guī)模停電,造成交通信號燈中斷、電梯停運及地鐵服務受到限制。美國電力公司聯合愛迪生公司當天報告稱,斷電的包括曼哈頓中城與上西區(qū)在內超過7.2萬用戶,總共有6個變壓器受到了影響。停電范圍西起哈德遜河,東至第五大道,北起72街,南到40街,合計約30個街區(qū)。
這次停電迅速被各大媒體報道,很多民眾也在社交媒體上發(fā)表了對事件的看法,曬出了曼哈頓一片漆黑的照片。一位親歷者當時被困地鐵,她如此描述:在地鐵里等了半個小時,找到站員詢問,才被告知沒有地鐵運行了。在曼哈頓的大街上,由于交通信號燈無法運行,一位男士走到路中央,在穿梭的車流中揮舞著手杖,主動指揮起了交通。人們還擔心,陷入黑暗的曼哈頓會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當地時間15日報道,美國電力公司聯合愛迪生公司的初步調查顯示,繼電器保護系統(tǒng)沒有按照設計運行是引發(fā)13日晚紐約大面積停電的原因。聯合愛迪生公司發(fā)言人麥克·克倫德寧當地時間15日在紐約當地的一檔節(jié)目中還警告說,隨著氣溫的升高、熱浪的到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停電發(fā)生。
相關專家表示,相較而言,13日的停電無論是從范圍還是從時間上看,都屬于城市局部停電,并非長時間、大規(guī)模的停電。之所以廣受關注,是因為停電區(qū)域知名度較高。
紐約曼哈頓地區(qū)云集了大量的金融機構與總部,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一直很高。該區(qū)域年均停電時間小于0.5分鐘,與英國倫敦、新加坡并列為世界上供電最可靠的地區(qū)。在這個區(qū)域發(fā)生停電,確實令人驚訝。
“正常情況下,如果只是損失單個元件并不會引起停電,此次可能是故障后繼電保護沒有正確隔離故障,導致多個元件損失引起的停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力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研究室主任易俊表示,美國電網的主體網架在很多年前就成型了,這么多年來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且美國用電負荷增長緩慢、電力投資少、網架變化小,針對停電應對的研究投入也相對較少。
設備陳舊使不確定因素增多。國網能源研究院電網發(fā)展綜合研究所所長韓新陽認為,紐約此次停電至少可以反映出兩個問題——一個是設備老化,另一個是對電網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美國的電力市場相對飽和,在電網建設、設備技術上的投入跟不上形勢,事故風險的增大是必然的。
“結合世界范圍內的停電事故來分析,大部分停電都是從繼電保護出現問題開始的。”南瑞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鄭玉平表示,繼電保護是隔離故障的重要設備,此次停電可能是多級繼電保護拒動,造成了較大范圍的跳閘,導致了停電范圍的擴大。
官方尚未公布更多的技術細節(jié),美國的輿論則將矛頭指向陳舊的基礎設施。美國??怂剐侣劸W15日稱“我們的大部分基礎設施都是過時產品,它們迫切需要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來修復”。報道提到,對于這些“古老的”基礎設施,一些小問題就會引發(fā)連鎖反應。
阻擋停電“多米諾骨牌”,安全與智慧都不可缺
雖然我國多年來未發(fā)生大停電事故,但全球范圍內的大停電確實給人們帶來經濟損失與恐慌感。如今,新能源的大量接入、“互聯網+”智慧能源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等對電網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復雜的情況下保證供電安全,值得研究。
之于我國電網,安全是第一要義。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為例,國家電網公司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加強安全風險防控,確保了電網安全穩(wěn)定運行和可靠供電。在國家電網公司每年召開的大大小小會議上,“安全”是高頻詞。講安全并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無論是優(yōu)化電網結構、提升設備質量,還是加強隊伍建設、落實安全責任,再到加強安全生產技術創(chuàng)新、提升網絡安全管控能力,以及建立與龐大電網系統(tǒng)相匹配的防護體系,都是保障電網安全的基本要求。
“我國的大電網技術中,有很多是直接針對電網安全的。包括交直流協調控制、系統(tǒng)保護、精準切負荷、動態(tài)安全評估、混合仿真等。”易俊介紹,在配網方面,尤其是對重要城市重要負荷,通常都是要求配網可靠性達99.99%或99.999%以上,且肯定會有備用。
此次紐約停電值得反思。復雜的城市供電系統(tǒng)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一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系統(tǒng),從網架結構、人員安排,到技術更新,均需要被嚴格管控、通盤考慮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風險。韓新陽認為,應增大城市樞紐變電站、重要線路走廊等重要設備的保護力度,做到及早發(fā)現并及時消除隱患。另外,配電網自動化水平和運行監(jiān)控能力的提升也將有助于故障的預判與防控,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我國正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縮小城鄉(xiāng)供電差異。這對于提升我國整體供電質量有很大助益。”
在技術細節(jié)上,鄭玉平認為,預防停電事故可以從加強運行維護、保證電力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入手。其一是繼電保護本身要可靠,其二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yōu)化網架結構,提升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另外,建立高效的搶修體系、培養(yǎng)高素質的搶修隊伍可以縮短事故后的搶修時間、盡快恢復供電,也十分必要。
在數字技術與各產業(yè)不斷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挖掘新型智能化手段參與城市供電系統(tǒng)建設,則在技術的維度上拓展了抵達安全的路徑。
“未來智能終端的覆蓋范圍會更廣,這會節(jié)省事故處理的時間。”韓新陽介紹,以智能電表為例,它在遠期或將具備遠程控制的功能。這意味著用戶可以遙控家中電器的用電時間等,對于提前發(fā)現用電問題也會有幫助。
停電是現代社會必然會遭遇的問題,那么在考慮解決之道時就不得不回歸人本的維度。城市中有各種各樣的人,產生各種各樣的需求。針對不同的人設計不同的方案,定制個性化的應急用電套餐,是值得探討的方向之一。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chuàng)新研究院副院長高峰分享了他們與雄安供電公司的一個項目設計——在一個居民樓里共享不間斷電源。“一棟居民樓里的用戶不一樣,比如老人可能停電后只需要照明,而有的用戶則需要更多的電,可以根據不同需求支付不同費用。”高峰表示,泛在電力物聯網在這方面具有優(yōu)勢。根據市場制定有針對性的、定制化的用電套餐,滿足不同的應急用電需求,是未來可以探索的方向。
如何把應急能力植入用戶也值得思考,設想在城市遭遇停電的時刻,如果電動汽車可以向電網輸電,則至少可以保證路面照明和交通信號燈的用電。
高峰表示,此次紐約停電給人警示,大城市遭遇停電,備用電源方面應該有多元化的考慮,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式儲能來增加系統(tǒng)冗余。“將城市中分散的儲能電站集合在一起就是儲能云。這也是能源互聯網里面一個核心概念,即虛擬化,盤活海量存量設備。把海量儲能利用起來不僅僅對傳統(tǒng)應急,而且對電網平時的調峰調頻都會有幫助。”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正加快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包括使用數字技術手段服務獨居老人在內的一系列著眼民生的舉措相繼推出。停電雖可怕,但懷有人本精神的技術進步將一步步改善未來的用電格局,讓人們更加智慧、便利、安全、舒適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