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光伏扶貧已然進入攻堅期。1月6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fā)布《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fā)加快貧困地區(qū)能源開發(fā)建設推進脫貧攻堅實施意見的通知》。隨通知一同印發(fā)的,還有實施意見和任務分工兩份附件。其中,實施意見明確,在現有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繼續(xù)擴大光伏扶貧的范圍。在光照條件良好的15個省區(qū)451個貧困縣的3.57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范圍內開展光伏扶貧工作。到2020年,實現20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標。
國家能源局文件中的“加快”二字,意味著我國光伏扶貧攻堅戰(zhàn)提速在即。對光伏行業(yè)來說,這意味著機遇的加快到來。
自2014年國家出臺光伏扶貧政策以來,作為全球薄膜太陽能發(fā)電領導者,漢能集團已經與多地攜手,建立起多層面、立體化的“薄膜發(fā)電+光伏扶貧”合作模式。
近日,漢能與陜西省扶風縣政府簽訂的100千瓦光伏扶貧項目正式動工。據悉,扶風光伏扶貧項目建成后,年發(fā)電量約15萬度,年收益將達15萬元,經濟效益非??捎^。
漢能在陜西扶風的光伏扶貧工程正緊張施工
千里之外的湖南省邵東縣,也同樣在加快光伏扶貧的力度。近期,漢能正式啟動湖南邵東縣首批81千瓦光伏扶貧項目,第二期10個村的光伏扶貧項目也將擇期動工。
這些只是漢能光伏扶貧事業(yè)的一個縮影。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漢能已簽約20個光伏扶貧項目,裝機容量約20MW。其中,在建及已并網發(fā)電項目13個,遍布云南、貴州、山西、陜西、江蘇、甘肅、安徽、廣東、湖南、湖北和河北等十一個省區(qū)。
全國第一個將光伏扶貧與紅棗種植融為一體的“光伏大棚”
在國家級貧困縣山西省永和縣,紅棗是當地的傳統(tǒng)產業(yè)。2015年起,當地創(chuàng)新扶貧機制,實施精準扶貧戰(zhàn)略。為解決紅棗裂果問題,當地因地制宜,利用漢能推出的光伏大棚這一農業(yè)設施,強力實施紅棗光伏大棚試點項目。與常見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不同,此項目把漢能的薄膜太陽能發(fā)電和紅棗種植融為一體,形成“光伏大棚”。這是國家光伏扶貧政策出臺以來,全國首家將光伏與農業(yè)相結合的扶貧項目。
有專家形象地說,光伏扶貧就如同援建“綠色銀行”。紅棗光伏大棚除利用頂部發(fā)電外,棚下可開展林下經濟,提高復種指數,改變種植模式,如蔬菜種植;也可進行家禽家畜養(yǎng)殖等,全面推進產業(yè)升級。同時,這一光伏扶貧模式還能促成優(yōu)質的旅游資源,可開展生態(tài)采摘、農家樂等旅游項目,提高設施的附加收入。紅棗光伏大棚的出現,為扶貧開發(fā)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將目光再轉到云南山區(qū)。
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qū)的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以及云南南部的紅河縣,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兩個地區(qū)都因地處邊緣山區(qū)、交通不便等諸多因素,貧困一直困擾著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
云南光照資源豐富,漢能薄膜屋頂電站每年將為當地村民帶來巨大收益
2015年10月,漢能共為蘭坪縣和紅河縣的200戶貧困戶安裝了薄膜太陽能屋頂電站。地處云貴高原的云南有著豐富的光照資源,在正式并網發(fā)電后,這些家庭每年都能從屋頂電站中受益數千元。
“光伏是一個非常好的素材,而且通過在很多邊遠的無電地區(qū),通過分布式能源微電網,甚至把光伏跟光水相結合、光伏跟牧業(yè)相結合,有很多方式讓農村農民有更好的收益。”亞洲開發(fā)銀行高級能源與碳融資專家沈一揚曾這樣表示。
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仍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12.8萬個貧困村、農村貧困人口還有7017萬人。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5年內,中國平均每年要減貧超過1000萬人,每月減貧接近100萬人。“為實現這個目標,從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鉚足了勁,已經出臺和即將出臺系列政策,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說。
“光伏扶貧更是一種精準扶貧的方式。”在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看來,作為國務院扶貧辦2015年確定實施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光伏扶貧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
國家能源局文件中的“加快”二字,意味著我國光伏扶貧攻堅戰(zhàn)提速在即。對光伏行業(yè)來說,這意味著機遇的加快到來。
自2014年國家出臺光伏扶貧政策以來,作為全球薄膜太陽能發(fā)電領導者,漢能集團已經與多地攜手,建立起多層面、立體化的“薄膜發(fā)電+光伏扶貧”合作模式。
近日,漢能與陜西省扶風縣政府簽訂的100千瓦光伏扶貧項目正式動工。據悉,扶風光伏扶貧項目建成后,年發(fā)電量約15萬度,年收益將達15萬元,經濟效益非??捎^。
![](http://yiguxuan.cn/skin/zxskin/image/lazy.gif)
漢能在陜西扶風的光伏扶貧工程正緊張施工
千里之外的湖南省邵東縣,也同樣在加快光伏扶貧的力度。近期,漢能正式啟動湖南邵東縣首批81千瓦光伏扶貧項目,第二期10個村的光伏扶貧項目也將擇期動工。
這些只是漢能光伏扶貧事業(yè)的一個縮影。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漢能已簽約20個光伏扶貧項目,裝機容量約20MW。其中,在建及已并網發(fā)電項目13個,遍布云南、貴州、山西、陜西、江蘇、甘肅、安徽、廣東、湖南、湖北和河北等十一個省區(qū)。
![](http://yiguxuan.cn/skin/zxskin/image/lazy.gif)
全國第一個將光伏扶貧與紅棗種植融為一體的“光伏大棚”
在國家級貧困縣山西省永和縣,紅棗是當地的傳統(tǒng)產業(yè)。2015年起,當地創(chuàng)新扶貧機制,實施精準扶貧戰(zhàn)略。為解決紅棗裂果問題,當地因地制宜,利用漢能推出的光伏大棚這一農業(yè)設施,強力實施紅棗光伏大棚試點項目。與常見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不同,此項目把漢能的薄膜太陽能發(fā)電和紅棗種植融為一體,形成“光伏大棚”。這是國家光伏扶貧政策出臺以來,全國首家將光伏與農業(yè)相結合的扶貧項目。
有專家形象地說,光伏扶貧就如同援建“綠色銀行”。紅棗光伏大棚除利用頂部發(fā)電外,棚下可開展林下經濟,提高復種指數,改變種植模式,如蔬菜種植;也可進行家禽家畜養(yǎng)殖等,全面推進產業(yè)升級。同時,這一光伏扶貧模式還能促成優(yōu)質的旅游資源,可開展生態(tài)采摘、農家樂等旅游項目,提高設施的附加收入。紅棗光伏大棚的出現,為扶貧開發(fā)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將目光再轉到云南山區(qū)。
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qū)的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以及云南南部的紅河縣,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兩個地區(qū)都因地處邊緣山區(qū)、交通不便等諸多因素,貧困一直困擾著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
![](http://yiguxuan.cn/skin/zxskin/image/lazy.gif)
云南光照資源豐富,漢能薄膜屋頂電站每年將為當地村民帶來巨大收益
2015年10月,漢能共為蘭坪縣和紅河縣的200戶貧困戶安裝了薄膜太陽能屋頂電站。地處云貴高原的云南有著豐富的光照資源,在正式并網發(fā)電后,這些家庭每年都能從屋頂電站中受益數千元。
“光伏是一個非常好的素材,而且通過在很多邊遠的無電地區(qū),通過分布式能源微電網,甚至把光伏跟光水相結合、光伏跟牧業(yè)相結合,有很多方式讓農村農民有更好的收益。”亞洲開發(fā)銀行高級能源與碳融資專家沈一揚曾這樣表示。
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仍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12.8萬個貧困村、農村貧困人口還有7017萬人。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5年內,中國平均每年要減貧超過1000萬人,每月減貧接近100萬人。“為實現這個目標,從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鉚足了勁,已經出臺和即將出臺系列政策,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說。
“光伏扶貧更是一種精準扶貧的方式。”在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看來,作為國務院扶貧辦2015年確定實施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光伏扶貧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