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tǒng)研究所(Fraunhofer ISE)的研究人員日前在德國弗萊堡的光伏技術評估中心(Photovoltaic Technology Evaluation Center)制作出了轉化效率達到20.2%的背接觸硅基太陽能電池。在這種被稱為MWT-PERC(金屬穿孔卷繞-發(fā)射極和背面鈍化電池)的設計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手段提高效率,其一是通過金屬卷繞降低正面電極遮擋,其二是背面網印的鋁電極通過激光燒結實現(xiàn)與基材p型硅的局部接觸。
“我們很高興能在光伏技術評估中心成立五周年的時候公布這一激動人心的成果。這一成果表明,硅基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還處在上升期。”負責該項研究的項目主管丹尼爾?比羅博士(Dr. Daniel Biro)表示。
光伏技術評估中心的技術團隊還使用n型區(qū)熔單晶硅制作出了效率達到20.0%的背結-背接觸(for Back-Contact Back-Junction,簡稱BC-BJ)太陽能電池。其中鋁硅合金發(fā)射極的金屬化和背電極結構的制作都是使用網印技術完成的。
在n型硅片上制作的4片BC-BJ電池,其鋁硅合金發(fā)射極的接觸使用絲網印刷技術實現(xiàn)。圖片來源:Fraunhofer ISE
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tǒng)研究所下屬的光伏技術評估中心,圖片來源:www.ise.fraunhofer.de
“我們很高興能在光伏技術評估中心成立五周年的時候公布這一激動人心的成果。這一成果表明,硅基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還處在上升期。”負責該項研究的項目主管丹尼爾?比羅博士(Dr. Daniel Biro)表示。
光伏技術評估中心的技術團隊還使用n型區(qū)熔單晶硅制作出了效率達到20.0%的背結-背接觸(for Back-Contact Back-Junction,簡稱BC-BJ)太陽能電池。其中鋁硅合金發(fā)射極的金屬化和背電極結構的制作都是使用網印技術完成的。
在n型硅片上制作的4片BC-BJ電池,其鋁硅合金發(fā)射極的接觸使用絲網印刷技術實現(xiàn)。圖片來源:Fraunhofer ISE
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tǒng)研究所下屬的光伏技術評估中心,圖片來源:www.ise.fraunhofer.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