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若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分拆,后者的估值將超700億美元。此外共享汽車優(yōu)步的市值在500億至700億美元之間;福特汽車公司的市值是440億美元;通用汽車公司的市值是500億美元;特斯拉大約500億美元。”日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以下簡稱“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主題為“交通變革與智能出行”的論壇上指出,“很明顯,為什么Waymo的市值最高?甚至超過了福特和通用?因為自動駕駛代表了汽車產業(yè)的未來。”
第三次工業(yè)革命即將來襲
雖然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在法律和認知上仍有諸多問題待解,但大趨勢已不可逆轉,包括傳統(tǒng)公司在內,互聯網公司、汽車公司、軟件公司,甚至連蘋果這樣此前只專注于消費類電子的企業(yè),都在向無人駕駛這個領域投資布局。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3月,英特爾公司以153億美元購買了以色列無人駕駛技術公司移動眼,用于開發(fā)無人駕駛汽車。陳清泰認為,英特爾用153億美元來購買這樣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司,這足以說明無人駕駛的價值。
無人駕駛的到來,必然要有電動汽車做有力支撐。“最遲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將達到或超過傳統(tǒng)燃油車。”陳清泰給出了這樣的預測,舉座嘩然。
陳清泰解釋道,市場將以越來越強大的力量推動消費轉型,燃油車與電動汽車將進入快速的此消彼漲過程,“替代過程也許不會像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手機那么快,但也會類似于數碼相機替代彩色膠卷的過程一樣,約十年左右”。
陳清泰更是指出,“替代情景并不是聳人聽聞,這就是電動汽車的顛覆性,這就是第三次工業(yè)革命。”
智能交通已不遠
“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是雙線作戰(zhàn)。”陳清泰指出,一是電池、電機、電控技術,保障電動汽車的基本行路功能;二是信息化、網聯化、智能化技術,滿足消費者的體驗要求,并最終實現無人駕駛。“后者將是未來電動汽車市場競爭的核心領域。”他強調。
到底什么才是智能交通?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在論壇現場指出,智能交通目前在信息技術里面叫信息物理系統(tǒng),即把汽車看成是物理單元,實現車車互聯、車路互聯、車人互聯,建立一套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之間數據自動流動的狀態(tài)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準執(zhí)行的閉環(huán)系統(tǒng)。
“實現智能交通的意義重大。”何積豐表示,“智能交通收集到的大數據將會成為保險行業(yè)、4S店乃至整個汽車行業(yè)的寶貴資源。此外,智能交通還將促進傳統(tǒng)行業(yè)的改革,促進世界新興服務業(yè)的發(fā)展。”
記者獲悉,交通部正在為智慧交通謀劃布局。據交通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介紹,他們已制訂了《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年)》。該方案指出,要建設完善城市公交智能化應用系統(tǒng),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對城市公交運行狀況的監(jiān)測、分析與研判,拓展到整個城市交通行業(yè)。同時,鼓勵和規(guī)范社會資本進入智能交通出行服務市場,并做好相關發(fā)展政策的制訂、標準規(guī)范等研究工作。
“未來的道路交通系統(tǒng)將突破人類感知的限制,不僅會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和傷亡率,且會突破交通流理論的約束,成倍提升路網的交通承載能力,通過資源配置真正實現交通資源的高效利用。”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勁泉對未來的道路交通系統(tǒng)充滿信心。
無人駕駛共享行
與無人駕駛相結合的共享出行,也是智能交通的重要內容。
“無人駕駛與共享出行是一種孿生的關系。”環(huán)球車享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光宇指出,“當車不需要人為操控,出行完全變成一種服務時,人們更有可能不在乎車輛的歸屬權問題,于是車輛從自有變成了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屆時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共享出行狀態(tài)。”
對此,恒天易開軟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CEO嚴道遠也有相同觀點。他認為,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進步及共享出行理念的推廣,汽車可能只屬于運營公司所有,不再是私人的財產性工具了。就如同飛機、高鐵一般,屬于航空公司和鐵路軌道公司等。
然而,這并不代表可操控的機動車將不復存在。迪納科技創(chuàng)始人兼CEO,前華為首席科學家劉南杰認為,共享出行、無人駕駛更適用于城市內日常出行,對于駕車旅行和對駕駛操控有興趣的用戶來說,他們依然會購買可操控的機動車。
威馬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認為目前無人駕駛車輛依然只適用于景區(qū)內、園區(qū)內等相對低速、封閉地區(qū)。眼下無人駕駛技術較好的產品也僅處于L2水平,即高級輔助駕駛,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依然需要人參與決策。若想要車輛真正實現安全的無人駕駛則必須到L4、L5等級。在他看來,這還需要8~10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