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建祥在2017第二屆德令哈光熱大會上指出: “槽式電站光熱效率受季節(jié)影響和緯度影響大,塔式電站光熱效率的季節(jié)性和緯度影響波動較小。中國適合建設光熱電站區(qū)域緯度一般大于36°(共和、格爾木)。”
相關發(fā)言內容整理如下:
今天我重點跟各位分享一下塔式與導熱油槽式電站的鏡場光熱效率對比以及成本對比。
對于槽式電站來說,夏至日太陽在北回歸線的時候光熱效率最高,冬至日太陽在南回歸線,光熱效率最低,冬至日的光熱效率只有夏至日的1/3;緯度越低,槽式的效率越高,反之緯度越高效率則越低。而塔式鏡場光熱效率則與緯度和季節(jié)關系不大。通過SAM軟件計算(塔式鏡場采用我們自己的優(yōu)化布置方案),北緯35度左右,應該是塔式與槽式光熱效率相等的地方。在北緯40度附近,塔式的光熱轉化效率會比槽式高7%左右。除了西藏之外,中國光資源比較好的地方大多處在北緯36度至43度之間,由此推算,在中國槽式電站光熱效率略低于塔式電站光熱效率。但是實際上并沒有那么樂觀,由于塔式鏡場的間隙陽光利用率不高,SAM軟件仿真計算結果對于塔式來說是偏樂觀的,而對于槽式來說也許更接近實際。因此,我更愿意相信兩者的實際光熱效率在北緯40度是基本相當的。
我們知道槽式電站因蒸汽參數低,熱電轉化效率比塔式電站低14%左右(汽輪機效率45.3%/39.7%),理論上在北緯40度附近(如玉門和敦煌等地),塔式年均光電轉化效率會比槽式高14%左右。
對于熔鹽儲換熱系統(tǒng)而言,在同樣儲能量的情況下,槽式用鹽量是塔式的三倍,由此槽式儲換熱系統(tǒng)的投資額約是塔式的2.45倍。根據第一批示范項目招投標結果來看,50MW儲能時間為9個小時的槽式熔鹽儲換熱系統(tǒng)投資額比塔式要高2.5億元,而鏡場和常規(guī)島的投資,兩者基本相當,因此槽式總投資額要比塔式高15%。
由此算來,未來槽式的度電成本可能會比塔式高29%左右。